
伍法权,男,1955年9月30日生于湖北省公安县,汉族。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所长助理、科研处长。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副主席、秘书长兼中国委员会主席,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编委,《工程地质学报》副主编,曾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主持和参加完成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项目、国土资源部、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线等重大工程研究项目50项。
提出并发展了“统计岩体力学”的理论体系,著有《统计岩体力学原理》等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8篇。参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等3部国家标准的编写工作,担任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家,三峡库区第三期高边坡防护规划专家工作组组长。
曾获湖北省科技进步2等奖(1998年2月),建设部200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7月),2009年度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12月,第一),201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和2016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第三),2013年被授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2018年当选浙江省特级专家,2020年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终身成就奖,2021年荣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先后指导中国、利比亚、法国的硕士研究生39名、博士研究生38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0名。
一、教育与工作经历
1973.03~1978.03 湖北省公安县郑公公社紫金小学教师(下乡知青)
1978.3~1982.2,原武汉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2~1985.2,原武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专业硕士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5.2~1989.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教研室任教,1987年6月聘为讲师;
1989.9~1992.9,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博士生,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理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地质教研室副主任(1991.6-1992.9);
1992.9~1995.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教研室主任,1992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5-1995.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后流动站完成研究工作出站, 并破格晋升教授。
1995.12~1999.10,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副主任,1996.1确认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9.10~2003.7,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地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3.7~2011.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地质与应用地球物理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所长助理、科研处长。(绍兴文理学院2024年全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专用《干部任免审批表》写为:2003.07--2007.08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工程地质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室主任;2007.08—2013.07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科技与成果转化处主管(处长岗位))
2013.7至今,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2011.10~2015.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
2006年9月6日IAEG理事会诺丁汉会议当选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副主席,兼任IAEG中国委员会主席。
2008年当选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任秘书长。
2009年12月,评为二级教授。
2010年9月第九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当选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秘书长。
2015年10月~,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研究室主任。
1998.8~1999.3,赴美国摩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土动力学实验研究。
2000.2~3,赴法国GRENOBLE大学交流访问。
二、科研与工程经历
1982.3~1985.6,参加地矿部“六五”科技攻关项目“我国西部崩滑灾害地区斜坡稳定性研究”,承担滑坡规律与预测任务,提出片岩弯曲倾倒变形理论模型,引进信息量预测方法;
1985.7~1986.6,参加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库岸稳定性研究”,负责云阳~奉节段库岸类型划分与稳定性预测研究等专题,提出层状介质结构面网络线测方法及断裂力学理论评价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同期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滑坡预测与制图”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长江中游岸坡稳定性预测与制图”研究工作;
1989.3~10,承担“连云港将军崖古岩画文物保护区岩体稳定性计算评价”研究项目,提出统计岩体力学思想和裂隙岩体结构模型、强度理论与破坏概率模型,并将其用于有限元方法计算;
1989.10~1992.8,系统完成“统计岩体力学”理论研究工作,提交了“统计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博士论文,系统提出了裂隙岩体的结构统计理论、统计断裂力学本构模型、统计断裂力学强度判据与破坏概率理论,以及断续裂隙网络岩体水力学模型;
1990.6~1991.12,完成“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坝前古拉裂体稳定性分析”课题,运用统计岩体力学有限法进行计算;
1991.10~1992.6,完成“湖北省十堰市东山苑住宅区地基稳定性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
1992.9~12,完成湖北省襄樊市岘山公路膨胀土滑坡治理工程设计,包括抗滑挡墙、排水盲沟、地面排水沟等的结构设计与水力设计;
1993.11~1995.1,完成国家计委重大灾害项目“湖北省黄石市板岩山危岩体治理工程方案设计”, 包括削方与爆破方案设计、抗滑桩设计、挡土墙设计、排水沟设计、拦石坝设计与公路设计等;
1994.1~1995.5,完成“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移民新址详细勘察与选址论证”,提交了新址区《工程地质图》、《建筑适宜性与地基承载力分区图》、《环境地质图》、《微地貌与地形分区图》;
1993.6~1995.5,完成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子项“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大崩塌滑坡预判据监测方法研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1~12,承担长江水利委员会清江地质大队委托的 "杨家槽滑坡稳定性分析";
1996~2001,担任中国科学院特别资助领域"山地灾害--滑坡泥石流基础研究"项目第二负责人,进行滑坡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研究;
1996~2000,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库区干海子滑坡稳定性与涌浪分析;
1996~2000,金沙江溪洛渡电站近坝库岸与干海子滑坡群稳定性研究;
2000,河南淇河盘石头水库高边坡稳定性与工程处理措施研究;
2000~2001,受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完成“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世界第一高拱坝)高陡边坡深卸荷带成因及其工程效应研究”;
2000~2001,受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水利规划研究总院委托,完成“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高陡边坡深卸荷带成因计算研究”;
2000,岷江紫坪铺库区阿坝铝厂地基和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
2000~2001,湖南省澧水江垭电站大坝及近坝山体异常抬升变形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2001.1,受水利部调水局委托,组织“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审查,并出任专家组成员;
2001~2002,受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进行“西线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沿线断裂活动性及其工程效应研究”;
2001~2002,受水利部塔里木河管理委员会委托,新疆下坂地水库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
2002~2003,受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完成“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工程边坡稳定性研究”;
2002,受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进行“西线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沿线断裂活动性遥感解译研究”;
2002~2004,受国土资源部委托,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塌岸滑坡专题研究:万州、奉节、巫山、巴东新城区有争议的滑坡成因机制及防治研究;
2003~2005,大型工程安全性评价地质研究,973三级项目;
2003,受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院委托,进行南水北调西线隧洞物探与地质分析研究;
2003,9~12,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任三峡库区第三期高边坡防护规划专家工作组组长,负责规划编制工作;
2004.1~2004.6, 受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委托,进行金安桥水电站大型地下厂房硐室群工程地质研究;
2004.12~2005.02,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四川省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尾藏碉群斜坡稳定性专题研究”;
2004.12~2005.6,受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完成“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高陡边坡加固深化地质研究”;
2005.3~8, 受重庆市移民局委托,负责完成三峡库区第三期高边坡防护万州第三标段勘察设计工作;
2004.1~2006.12,持续高地应力作用下深埋长隧洞软弱围岩长期变形研究(批准号:9030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西部计划项目;
2005.9~12,受国家电力公司成勘院委托,负责完成四川木里县沙湾电站厂房后边坡变形体稳定性研究工作;
2005.06~2006.12,国家电力公司昆明院委托,“小湾水电站坝基开挖岩体卸荷特征及工程对策措施研究”;
2006.06~07,受湖北省移民局委托,负责完成三峡库区秭归县已治理高边坡安全评估工作;
2006.07~2008.12,受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进行“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高陡边坡施工地质研究”;
2006.10~2007.03,云南省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腊寨水电站坝址右岸边坡变形稳定性研究”;
2007.01~2009.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深埋长隧道安全的关键地质问题研究”首席;
2007.05~11,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四川省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库尾藏碉群斜坡稳定性专题研究”;
2007.06~2007.09,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四川省大渡河猴子岩水电站枢纽区高边坡专题研究”;
2007.07~2010.01,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委托,“锦屏一级水电站施工期工程地质条件专题研究-引水发电系统及泄洪洞”;
2008.06~2009.12,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委托,“三峡库区特殊岩土体高切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2009.01~2011.1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地震地质灾害的内外动力耦合作用机制集成”;
2009.01~2011.12,铁道部重大科技专项,“铁路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隧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与围岩分级研究”;
2009.01~2010.12,中国地质调查局,“强震区滑坡形成机理大型震动台试验与评价方法研究”;
2011.0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藏高原东缘高储能岩体工程开挖快速卸荷变形破坏成因及其工程环境效应研究,41030749;
2011.01~2012.12,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省延安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综合研究,1212011140001;
2012.01~2015.12,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典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控方法-工程边坡地震防控,项目编号KZZD-EW-05;
2012.01~2015.12,十二五国家科研支撑计划,降雨诱发滑坡的渗流场变化与排水工程干扰效果研究,2012BAK10B06-02;
2015.01~2017.12,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行业协会项目,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编制;
2016.5~2016.10,中水北方勘察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新疆QBT水电站边坡稳定性研究;
2019.01~2023.12,强各向异性岩体开挖弱化机理与强度-刚度主动调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1290);
2020.01~2023.12,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技术装备研发,省重点研发项目(2020C03092);
2021.4~2022.12,工程岩体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及国内外对比运用研究,中国电建华东院;
2023.1~2026.12,全情境落石碰撞运动特征及其预测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2244228);
2024.5~2025.12,MT三级厂址河段岸坡稳定性与工程影响研究,中国电建成都院。
三、奖励与荣誉
1998.2,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大危险性崩塌滑坡监测方法与预报判据研究(970232-4);
2004年度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6.7,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下坂地水库近坝区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工程对策(G2005050-1);
2010.1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西南地区 高陡边坡稳定控制技术(2010YK(J)-00-01-R09);
2009.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结构研究及重大工程防灾应用2009-J-232-2-01-R01);
2011.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政府特殊津贴第2010-290-136号);
2012.10,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交通隧道围岩稳定性与分级方法研究(2012YK(J)-1-04-R01);
2013.1,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GMS0712);
2014.11,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减灾关键支撑技术研究(KJ2014-1-06-R03);
2016.1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高储能岩体开挖卸荷变形破坏成因及其工程环境效应(2016YK(Z)-1-01-R01);
2018.3,浙江省特级专家;
2018.10,绍兴市特聘专家;
2018.12,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地球物理电磁探测新技术及重大工程地质应用(2018YK(J)-1-04-R06);
2019.7,绍兴市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
2019.7,“建行杯”第五届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2020.5,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0.9,获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Hans Cloos Medal”;
2020.10,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钱七虎讲座提名奖;
2021.5,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工程岩体参数计算与岩体质量分级技术规程》;
2021.6,绍兴文理学院第一届“树人奖”;
2021.7,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1.9,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士;
2021.9,第五届谷德振讲座主讲人;
2022.4,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危岩落石柔性防护网工程技术规范》;
2022.10,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022YK(J)-0-02-D01);
2024.12,首届首届晏同珍讲座主讲人;
2025.4,第二届王思敬讲座主讲人;
2025.4,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高地应力硬质碎裂岩单线特长铁路隧道变形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2024-J3-041-R4)。
四、代表性论文与论著
1. 伍法权. 阳平关地区片岩斜坡变形破坏分析及其统计预测.地球科学, 1985, (01): 115-116.
2. 伍法权. 岩体结构模型及其变形性质的理论分析. 矿山地质, 1987(3):70-76.
3. 晏同珍, 殷坤龙, 伍法权. 滑坡定量预测研究的进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88(6):8-14, 获省科学论文一等奖.
4. Wu Faquan. A 3--D model of jointed rockmass and its properties. Int. J. Min. Geo. Eng., 1988(6):169-176.
5. Wu Faquan, Constitutive model and strength of jointed rockmass. ISLG, 1991, 44-48.
6. 伍法权. 节理岩体的本构模型与强度理论. 科学通报, 1991(14):1088-1091.
7. Wu Faquan, A constitutive model and strength theory of cracked rockmas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2, 37(2):131-135.
8. 伍法权. 统计岩体力学原理.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3, (5):1-135.
9. Wu Faquan, et al, Statistical method and theory in rockmass mechanic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4, 39(6): 493-503.
10. Wu Faquan, et al, Principles of statistical rockmass, Rock Mechanics in China. Science Press, New York. Ltd., 1995,97-116.
11. 伍法权.岩体工程性质的统计岩体力学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7, 3, 24(02):17-19.
12. 伍法权, 徐嘉谟, 王思敬. 尺度相似变换中边坡工程行为变化的定性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1998, 6(02):128-133.
13. 伍法权.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工程地质学报, 2001, 4, 9(02):115-120.
14. Wu Faquan, Wang Sijing, A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for jointed rockmass . Int. J. Rock Mechanics. & Mining Sciences, 2001.7, 38(4):591-598.
15. Wu Faquan, Wang Sij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jointed rock mass. Int. J Geotechnique, 2001, 51(9):815-818.
16. Wu Faquan,Wang Sijing. Statistical model for structure of jointed rock mass. Int. J. Geotechnique, 2002,5(2):137-140.
17. Qi Shengwen, Wu Faquan and Sun Jinzhong. General regularity of dynamic responses of slopes under dynamic input.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2003, 46,(S1):120-132.
18. 伍法权、王思敬、潘别桐. 统计岩体力学基本理论. 载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世纪成就, 王思敬主编,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 101-122.
19. Qi Shengwen, Wu Faquan, Yan Fuzhang,et al., Mechanisim of deep cracks in the left bank slope of Jinping first Stage Hydropower Station. Enginering Geology, 2004,73:129-144.
20. 常中华, 伍法权, 刘海燕, 等. 三峡库区奉节新县城库岸边坡类型及岩体结构特征.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7):3057-3063.
21. 陶波, 伍法权, 郭改梅, 等. 西原模型对岩石流变特性的适应性及其参数确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 24(17):3165-3171.
22. 杨小永, 伍法权, 苏生瑞. 公路隧道围岩模糊信息分类的专家系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25(01):100-105.
23. 祁生文,伍法权, 严福章, 等. 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245.
24. 伍法权, 祁生文, 等. 复杂岩质高陡边坡工程地质力学研究—以锦屏一级水电站枢纽区边坡为例. 科学出版社,2008: 1-374.
25. 和海芳, 祝介旺, 伍法权, 等. 加固需求度分析在某水电站右岸边坡的应用.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04):512-517.
26. Faquan Wu, Jianyou Liu, Tong Liu, et al.,A method for assessment of excavation damaged zone (EDZ) of a rock mas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dam foundation case,Engineering Geology,2009, 104 (3): 254-262.
27. 伍法权. 我国岩土与工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大会学术总结.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04):463-468.
28. 晏长根, 伍法权, 祁生文, 等. 随机节理岩体变形与强度参数及其尺寸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09, 31(06):879-885.
29. 伍法权. 谈工程地质的学科价值与学科发展.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2):175-179.
30. 伍法权, 伍劼, 祁生文. 关于脆性岩体岩爆成因的理论分析.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5):589-595.
31. Faquan Wu, Jie Wu, Shengwen Qi,Phenomena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the failure of brittle rocks. J. Rock Mech. Geot. Eng., 2010, 2 (4): 331-337.
32. 杨国香, 叶海林, 伍法权, 等. 反倾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机制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11):2214-2221.
33. 殷跃平,张永双,伍法权,等.汶川地震地质灾灾害成果与展望. 中国地质调查, 2014, 1(01):1-9.
34. 沙鹏, 伍法权, 李响, 等. 高地应力条件下层状地层隧道围岩挤压变形与支护受力特征. 岩土力学, 2015, 36(05):1407-1414.
35. 包含, 常金源, 伍法权*, 等. 基于统计岩体力学的岩体强度特征分析. 岩土力学, 2015, 36(08):2361-2369.
36. 伍法权, 兰恒星.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研究现状及前沿——第十二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IAEG XⅡ)综述. 工程地质学报, 2016, 24(01):116-129.
37. 伍法权, 祁生文. 第10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学术总结. 工程地质学报, 2017, 25(01):246-256.
38. 郗鹏程, 伍法权, 包含. 基于统计岩体力学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8, 14(01):131-137.
39. 伍法权, 沙鹏. 中国工程地质学科成就与新时期任务——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年会学术总结. 工程地质学报, 2019, 27(01):184-194.
40. Shengwen Qi, Bowen Zheng, Faquan Wu, et al.,A New Dynamic Direct Shear Testing Device on Rock Joints,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2020, 53 (10): 1-12.
41. Faquan Wu, Jie Wu, Han Bao, et al.,, Advanc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rock masses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Nominated Qian Lectur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3 (2021) 22-45.
42. 伍法权, 乔磊, 管圣功, 张庆同, 王兆远, 伍劼, 小尺寸岩样单轴压缩试验尺寸效应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第40卷, 第5期刊, 2021.5.
43. 伍法权, 王思敬, 潘别桐, 统计岩体力学(SMRM)—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届谷德振讲座,工程地质学报,1004-9665/2022/30(1)-20.
44. 伍法权,伍劼,统计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45. Faquan Wu, Jie Wu, Han Bao, et al., Rapid intelligent evaluation method and technology for determining engineering rock mass quality, Rock Mechanics Bulletin, 2023.
46. 伍法权,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发展态势评估研究,科学出版社,2024.
47. Faquan Wu ,Weixin Wan ,Yun Tian , et al.,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ed Rock Tunnel Excavation Based on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Rock Masses.ASCE-ASM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Engineering Systems, Part A: Civil Engineering,2025,11(1):
48. 伍法权、伍劼、包含,统计岩体力学理论与应用(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
49. 伍法权,周宇,王思敬与工程地质力学——第二届王思敬讲座暨第四届绍兴国际研讨会主题报告,工程地质学报,2025.
50. 沙鹏,刘梦扬,伍法权,雅砻江两河口库区工程扰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与易发性研究,工程地质学报,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