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联村乡村规划编制社会实践调研团讨论规划建议(三)
经过两天的激烈的讨论,塘联村乡村规划编制已经渐入佳境。8月7日我们团队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前期讨论的资料成果,进一步研究决定乡村规划编制建议的最终方案。

根据我们前期充足的工作准备,后续我们对这两天提出的规划建议进行筛选和整理,总结出最适合塘联村发展的规划建议。经过我们研究决定,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对塘联村进行规划分析:印象塘联、产业现状、SWOT分析、规划依据、总体规划。
经总结后,塘联村的规划与发展大致有以下几个入手点:
一、大樱桃基地——可设置大樱桃苗基地、樱桃园、苗木园、采摘樱桃地、樱桃观光园、樱桃农家乐,其大樱桃基地市场的定位辐射长三角地区,塘联村发展大樱桃基地的规模定位大致为成品大樱桃园1200亩,苗木培育基地150亩,年生产无毒苗木10万棵。
二、共享农庄——目前,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的热度都在持续升温,“共享农场”的孕育空间正在慢慢变大。有人说,共享农场就是把共享经济的理念,带到具体的农场经营中去,打造出的大联盟。这个大联盟成员包括:消费者、农场、线上及线下的购物渠道和流程。保证良好的农场体验,包括参与农事活动和购买土地、农资、农产品衍生品的工艺制作等的体验。
三、背篓民宿——以背篓为设计元素,以柱子、茅草为建筑材料。
四、果园——划分特定区域。因地制宜地种植四季颇具特色的水果,可观光,可采摘,可体验。

五、休闲农业——合理利用稻田和梯田。
六、民族手工艺品——手工艺品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据我国考古调查研究证实,我们的祖先在以狩猎为生及穴居的时代,就已经在制造生产工具时注意到光洁、对称外形问题,显示了一定的美学观念。
七、农耕文化体验——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其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农耕文明决定了汉族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