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丨地质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发布日期: 2022-05-19 阅读次数:

专业介绍|地质工程 本科 学制四年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筑梦山水地质报国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宣传语

受教于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畅游于国家、省部级科学研究平台;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考研录取率15%。

专业介绍概况

地质工程专业于2015年批准设立,2017年开始招生,依托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校级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校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等平台。

主干课程

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与防治、基础工程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自然资源、城建交通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从事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和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2017年开始招生,第一届毕业生就业率100%。

地方产业行业背景:

浙江省具有“七山一水二分地”和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特殊地域条件,人口密集,基础工程建设活动频繁,其基础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亟需培养一批面向基础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等领域从事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的技术人才。根据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年度报告,本专业始终处于“就业绿牌”行业,就业率、薪资一直名列前茅。

专业特色介绍

本专业旨在培养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本专业依托学科高端坚实,拥有雄厚的专业师资队伍和一流的学科平台基地。如: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首批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岩体工程与地质灾害”等。

教授推荐

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专业导游:土木工程学院 伍法权教授

Q1: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建设中相关的地质体(岩土体)和地质环境,以及其与结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众所周知,通常意义下,任何一项工程的建设都与它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地质体有关。“地质工程专业”贯穿整个工程的建设的始终。例如:一个基本建设项目要“上马”,必须先做地质灾害环评;随后的规划选址,工程地质条件具有“一票否决权”;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条件决定了上部结构的形式和尺寸;进入施工阶段,地质工程专业要从事施工地质服务;即使到了运行阶段,对相关不良地质体及核心部位地质体的监测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

Q2:选择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就读有何优势?(同类高校中选择我校该专业的理由是什么?)

雄厚的师资力量: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方向已集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等一批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领域国内知名学者,其中有教授等正高职称的4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的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团队成员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教研能力强,团队结构合理。

完备的实验条件:建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2个建制实验室,其中基础实验室下设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流体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和工程测量4个分室,2009年实验室通过了浙江省本科院校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目前为在建的绍兴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实验设备400台套,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方米。完全满足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的需要。

一流的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土建和地质类仅有的两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联合“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有“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实验中心”、与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协议共建工程地质调查与灾害评估基地、与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协议共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示范基地,另有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为本专业的地质实习和专业教学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平台,能针对地质认识实习、专业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提供相关的实习内容。此外,土木工程学院作为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和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的挂靠单位,是省内本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最为活跃的单位。

总体来说,学校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需求中完全具备了相应的师资力量及实验条件,在省内外的招生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Q3: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与防治、基础工程。

Q4: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什么素质?

本专业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具备深厚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环境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数理化、计算机、外语基础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素质,能胜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地学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初步的工程建设项目勘察、基础工程设计、施工、检测及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Q5:在地质工程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要做到活学活用。例如,面对一个工程边坡,首先要确定它是由什么岩石构成的;结构面发育情况如何?其次,要分析它的潜在破坏机理,演化发展规律如何?最后,要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价,是否需要加固等。

地质工程所解决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感觉到茫然无助;另一个大的困难是:岩石、构造现象的认识和判断。

这就要求我们:

(1)夯实地质专业基础知识:地质工程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主要解决国民经济基础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本科阶段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对地球岩石圈的构造演化过程、地层层序结构、岩石的种类、结构特征及其工程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充分掌握。

(2)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技术相互配合:地质工程专业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各学科形成科学合理的交叉渗透。要求学生要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同时了解解决地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有关问题。

(3)理论知识充分联系工程实践:高校地质工程专业需要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相关的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在强调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绝对不可忽视野外地质实习等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地质工程施工中出现事故的绝大部分是设计和施工脱离地质实际的结果,或者是对工程地质条件没有搞清楚或认识不清的结果。

Q6:社会上是否对地质工程专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社会上对地质工程专业的认识还是存在一定误区,比如:(1)简单地认为地质工程专业就是学习怎么找矿、怎么打钻等等;(2)认为地质工程专业就是专门从事矿物资源查找、评价和开采工作,毕业后不好找工作。

实际上,地质工程专业除了开设部分地质类课程,如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貌学及第四级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还开设土力学、结构力学、基础工程、岩土工程勘察、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等土木类课程。地质工程专业毕业后,既可以从事资源勘查与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就业范围十分广泛。

Q7:我校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生大致有哪些去向?

1.进入生产型企业单位:(1)各类勘探队、地质队等传统地质行业,开展钻探、地质勘察、工程勘探等工作;(2)进入与地质工程专业相关的一些国土、煤炭、冶金行业,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治理、设计,煤炭(金属矿)采空区治理、评价、复垦,矿山边坡治理,环境评价等工作;(3)进入和土木工程相关的行业,开展地基处理、岩土工程勘察、基坑设计、市政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工作。

2.进入事业型单位:通过公开招考方式进入相关地质局、勘查局、地调中心、大型设计院(铁路、公路、航运、水利)等事业单位,从事行业统筹管理、地质调查、政策制订、大型工程施工等工作。

3.利用学科高水平科研平台优势,本科生可结合学生科研项目强化科研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专任教师资源鼓励本科生继续深造,考取研究生,直至博士,开展地质科研工作。

Q8:地质工程专业有哪些优秀的教授?

地质工程专业共有正高4名(伍法权教授,郑丽波教授级高工,戚国庆教授级高工、郜会彩教授);副高4名(沙鹏副教授、王丁副教授、薛飞副教授、郭鹏飞副教授),另有双聘院士1名(何满潮教授)。

Q9: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来解决?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解决在地质工程设计、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评价、岩土工程施工与管理中遇到的各类工程问题。具体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类是地下工程的评价、设计、施工中的问题,如城市地铁、越岭隧道、地下矿区、地下厂房、地下仓库等各类工程遇到的工程问题。

第二类是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评价、设计、施工的问题,如高楼大厦、工业厂房、大坝、桥梁、码头等地面建筑的基础工程所遇到的工程问题。

第三类是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治理所遇到的问题,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环境,如何对不稳定边坡进行加固,对滑坡、泥石流进行防治,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滑坡、泥石流严重威胁区等问题。

第四类是边坡工程所遇到的问题,包括对自然边坡、人工边坡、露天矿边坡等进行稳定性评价与工程治理所遇到的问题。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环城西路508号 | 电话:0575-88342283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