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实验室四个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均为国家级和省级人才,研究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固定科研人员64人,其中正高18人,副高19人,高级职称及博士占比90.1%。


方向一:统计岩体力学与工程地质特性

学术带头人:伍法权 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副主席和秘书长,曾任国务院三峡办高边坡防护专家工作组组长。建立统计岩体力学理论体系,推进地质工程技术底层改造;创立重大工程岩体主动加固方法,解决高地应力下岩爆和围岩大变形等难题,获IAEG终身成就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

优秀青年人才:彭俊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安徽省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和受理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方向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安全控制

学术带头人: 姬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2012)国家青年人才(2016)、江苏特聘教授(2018)、江苏省333第二层次人才(2024)。从事岩土工程风险分析、岩土灾害韧性防控、边坡与滑坡灾害预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含ESI高被引5篇,《SCIENCE》通信短文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等4项,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优秀青年人才:黄曼 教授,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银奖、曾国熙岩土工程青年奖和绍兴市青年科技英才等荣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10余项,主持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8项,获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奖励11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方向三:矿山边坡工程稳定与生态修复

学术带头人:杜时贵 教授宁波大学岩石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从事岩体内滑移面抗剪强度研究,出版国内外第一部抗剪强度专著,发现并命名了抗剪强度“三性”,破解了抗剪强度离散之迷,创立了本性抗剪强度理论;研制成世界第一套单台多尺寸抗剪强度试验装备,发明等精度分级测试抗剪强度的技术;提出国内外首部规范露天矿山抗剪强度获取技术标准,构建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剪强度应用技术体系。

优秀青年人才:雍睿 教授,宁波大学研究员,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从事岩体结构面力学性质与露天矿山边坡稳定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面上、优青)3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3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成果奖8项;获第三届曾国熙岩土工程奖青年奖;担任地球科学领域SCI期刊副主编、中科院一区SCI期刊青年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4个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测试大会秘书长等。


方向四:低碳岩石力学与智能建造工程

学术带头人:杨圣奇 教授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主任、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深部岩体灾变机理与地下工程安全控制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苏省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及工程课题等30余项,连续六年(2019-202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位列前20%)。

优秀青年人才:钟振 教授,绍兴文理学院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青年优秀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4项。现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质工程技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地空间探测与开发分会理事;担任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Rock Mechanics Bulletin青年编委。




版权所有:浙江省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邮编:312000 电话:0575-88342283 E-mail:rmgh@usx.edu.cn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